第1246章
朱聖人說,知行長相須,強調知先于行,從重要性上認為行重于知,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則知之益明,強調知和行是并列關系,認為知行相互促進。
可本王覺得,一個人若是看清楚了,卻不改變,那是什麼?
那是從賊!
一個人看到了,去改變了,那才是英雄!
所以本王講究的是知行合一。”
李顔希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這已經不單單是談論科舉的問題了,更多的是朱鈞學術的觀點。
知行合一,好一個知行合一!
李善仁内心也是一顫,不由歎了口氣,即便他已經很高看朱鈞了,每沒當他以為自己看清了朱鈞後,卻發現對方總在更高的層面上。
方克欽眼中閃爍着精光,朱鈞的知行合一,他便是第一個執行的。
宋廉皺眉,如果說一開始他還存了輕視之心,可當朱鈞說起學術的時候,他就再也沒有半點小觑。
“人都是有良知的,良知既天理,你們看到了問題卻不去解決,那你們眼中還有理嗎?
在本王看來,依良知而行、知行合一,既為真理!
本王看見了那些底層苦苦掙紮的學子,看見了他們的疾苦,所以本王建立了奮進堂,讓孩子們無憂無慮的讀書。
所以本王建立了技工大學,讓更多的人有了一條跻身的路。
你笑工匠不體面,可我大業,從來沒有阻礙過工匠學習。
真正的文道大興是什麼?
是百姓人人知禮儀,人人學文識字、
可這個前提是什麼?
是人人都吃的上飽飯,穿得暖,有閑錢可以去消遣!
要是吃不飽,穿不暖,買不起筆墨紙硯,又談何文道大興,談何科舉興國?
所以,科舉從來不興國,興的隻有一小部分人。
絕大多數人泯然與衆人,還高高在上,瞧不起那些努力奮鬥的平民百姓。
本王就是要給所有人開辟一條路,一條可以讓百姓吃飽穿暖,讓國家強盛,讓世人都明白,科舉不是唯一的路。
士農工商,缺一不可,若世上無農,誰來種田,若世上沒有工,誰來建造兵器,抵禦外敵?
難道就靠文人的一張嘴嗎?
農強,則百姓吃飽,國庫充盈。
工強,則兵強馬壯,國家強盛。
商人,南貨北賣,能讓經濟繁榮。
而士則是騎在他們頭上剝削的米蟲,他們不事生産,誇誇其談,拿着世上最好的資源,卻從來看不見民間疾苦。
本王看來,他們是吃的太飽了。
我大業的陛下,正是因為出身貧寒,才知道百姓有多苦。
你們知道嗎?
你宋學士看得見嗎?”朱鈞冷哼一聲,“文人當道,科舉誤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