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大快人心!
「果真大快人心啊!」王家窯子街口的殺豬漢子抹了一把滿是油污的手,叉腰音朗朗。
「憑什麼咱們吃稀粥啃樹皮,他們卻滿倉滿庫寸土不讓!該!」
另一邊,書樓裡一場由文人墨客發起的「策論大比」也正在秘密進行中。
「諸君可曾想過,囤糧擡價若非屢教不改,又如何需得攝政王一怒震懾?」
一名玉冠書生輕搖摺扇,高談闊論,面目間儘是得意之色。
此間雲集了京城內外數十位才子,如今借著「糧倉之事」作為議題,各撰策論,分評高下。
「今日比試可不僅隻是寫策論,還得作詩!」
有位年輕書生朗聲說道,話語間分外雀躍,「咱們就是要筆下盡顯鋒芒!」
「那你倒是講講,這等鋒芒如何顯現?」另一位書生手執長卷,半是挑釁半是戲謔。
文墨場上,無非論見解,辯思路,若勾勒不出一副超群山河圖,便輕易被他人壓下一頭。
於是便見年輕書生不甘示弱地一揚頭,咬筆一番深思後,口中徐徐念到:
「日光再不輝,肺腑焉得枯?執政斷奸謀,一言試看殊!」
那語句一出,樓中一片靜默,彷彿都在審度其中奧義。
見此人細細體味,咬文嚼字地評:「倒是風骨伶俐,但未免太直白些,情景兼備,韻味不足啊——」
樓上閣樓靜處,姜茯謠端坐書案旁,手中捧一本書,窗外陽光斜斜照進,映得她小指尖泛起點點微光。
身旁芸兒則忍不住探頭去聽動靜,時不時皺眉吐槽:「一群酸秀才,能比得了攝政王的權謀?」
「芸兒,守住嘴。」姜茯謠輕嘆一聲,擡眼一笑。
「奴婢也是替您抱不平!夫人明明學識遠過他們,您若也作一篇,怕是不消片刻就讓這群讀書人擡不起頭呢!」芸兒嘟起嘴,臉頰上的不滿清晰可見。
姜茯謠搖頭,嘴角卻忍不住微揚。
便在此時,一道身影悄然走進,透過熾日散下的影將那人形拉長,來人正是容珩。他掃了一眼樓下喧鬧場景,長袖落地不染塵埃。
「好不忙碌。」容珩聲音不大,卻帶著股漫不經心的閑適,彷彿隻為逗她一樂。
姜茯謠瞥他一眼,語氣輕淡:「王爺是特意來聽書的麼?」
容珩椅倒七去了幾步,直直落座,與她一桌而並肩,薄唇輕啟:「那些世家的道貌岸然著實無趣,倒不如聽娘子評評他們這酸意。」
姜茯謠被他這「娘子」逗樂,眉眼含春,卻仍作正經狀。
「怕王爺也填補不來這些高士的話題深淺。」
此話分明是打趣散漫,容珩卻以眼神暗暗勾引:「那不如夫人教我,」他貼近了些,聲音低啞,含笑,「不求話題,隻求學娘子一句柔腸百轉。」
姜茯謠目光躲閃,臉頰卻悄然染上幾分薄紅。
芸兒再不懂,也曉得此時該識趣退下,她悄悄垂首退到角落中,一擡眼卻正好捕捉到樓上一人正欲動身離席,但下一刻卻幾乎失足,若不是被同行扶住,這位書生便直接滑落樓下。
芸兒皺眉,低低嘟囔:「怕不是起什麼別樣心思……」
她雖住嘴,卻在心中暗自盤算,不願錯漏了任何細節。
而在樓下,隱約有消息傳來——言稱某些世家之首似被皇帝秘密傳召入宮,討論糧倉之事。這無異於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水塘,漣漪瞬間激蕩,讓所有人心生期翼卻又顧慮良多。
書樓內儒雅的氛圍被愈加激烈的言辭充盈著,酸墨爭論愈演愈烈,關於糧倉問題的策論不斷推翻又不斷新生。
有人秉筆疾書,有人層層剖析,無數個觀點如波濤般湧動,卻少有人能折服全局。
偶有幾句略顯才情的文字,便引來陣陣叫好,隻是一時片刻,便有人冷笑搖頭:「大而無當,空有辭藻。」
窗外,芸兒眼看樓下的才子書生們你方唱罷我登台,忍不住嘟囔了一句:「這些人倒是口舌伶俐,可真要落到實地辦事,還不知能頂幾分用。」
姜茯謠輕合手中書卷,眉眼淺笑:「口舌伶俐,總勝過那井底觀天、聽風便是雨的。」隨即話鋒微轉,她目光不經意間投向遠處,聲調裡多了些許探尋,「隻是,有何人敢言真章,又如何作得了決策呢?」
就在這詩論喧嚷中,有幾位書生忽朝窗外指指點點,原來有茶館說書人聽了樓中隻言片語,竟順勢湊了熱鬧,在茶肆內開講。
圍坐一桌的茶客不乏百姓模樣,似是聽得津津有味,漸漸地,樓中書生的策論之聲,竟與茶社說書的嗓門交織如一片市井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