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獻帝問道。
褚桓已經調整了心緒,出列拱手,“皇上,王爺這些年跟着太子辦差,多半是處理朝中的一些雜務,軍中之事多年不碰,已經生疏,且王爺性子偏軟,而兵部尚書一職必須講究執行力,決斷力,這恰巧是王爺所缺乏的。至于孫統制這些年不曾離開軍中,論對軍務之熟悉,隻怕軍中無幾人勝得過他。”
蘇國公當即反駁,“若熟知軍務便可勝任,臣能列舉百餘人出來,聖上,孫統制是萬萬不可擔任兵部尚書一職的,孫統制管轄各地諸将,聽兵部之調遣,若孫統制兼任兵部尚書一職,則手中握住的軍權過大,有擁兵自重之嫌,對朝廷來說是莫大的危機,一旦别有居心之人利用了孫統制之權,則使我北唐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褚桓冷道:“首輔怕是杞人憂天,孫統制為朝廷盡忠多年,不曾有過二心,首輔卻暗指他有圖謀之心,無憑無據,這就是造謠,造謠為國為民之将,就不怕被天下人所知,叫天下人寒了心嗎?”
蘇國公道:“褚尚書令,如今為朝廷選士,自當萬無一失,職權過重便确有危機潛伏,而且,孫統制一職本就十分忙碌,每年都要到各地駐軍去,一去七八個月,兵部衙門也有諸多事情要處理,兵部尚書是實職,不可挂虛銜,若說把孫統制調任到兵部來,統制一職懸空,那始終還是要再尋一人出任統制一職,所以,這事沒解決,還不如直接委任肅親王宇文海為兵部尚書呢?”
褚桓等蘇國公說完,立馬道:“肅王不合适,他為人不夠果斷,兵部掌管一部分軍權,但凡國有戰事,兵部的執行力要高于其他任何的衙門,肅親王并沒這個能力。”
“有沒有這個能力不是全憑你褚尚書令空口說的,肅親王這些年為朝廷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樁樁件件皆可呈上來讨論,臣認為他有足夠的能力出任兵部尚書一職,請皇上聖斷!”
褚桓也拱手,“臣還是舉薦孫鑄,請皇上聖斷!”
接下來,擁戴兩人的官員,紛紛為各自所保舉之人陳詞,朝上一時亂哄哄的,獻帝不曾言語,隻聽着底下的人讨論。
等讨論得差不多了,獻帝才緩緩地道:“既然僵持不下,那就表決吧,支持孫鑄的出列!”
當下,一出列者有二十餘人,全部都站在了褚桓的身邊。
褚桓見狀,心裡頓覺得有把握了,因為今日朝堂之上,蘇國公的擁戴者,絕不超過十個,至于其他中立的官員,是絕對不會表态的。
獻帝又道:“支持朕那蠢兒子宇文海出任兵部尚書一職的,出列!”
這話一出,便有七八人站在了蘇國公的身後,剩下的官員在片刻猶豫之後,也有部分出列,站在了蘇國公的身後。
褚桓在聽到獻帝那句話的時候,心裡就咯噔了一下,聖上在朝堂之上隻遵君臣之禮,便親王上朝也不可直呼父皇,必須要呼聖上,可他如今竟以朕那蠢兒子來代指肅親王,他便已經露了自己的态度,自然就有中立之人會出列支持。
而他昨晚已經吩咐下去,今日支持他的人不必太多,免得有結黨營私之嫌,隻要勝過蘇昶便可以,殊不知,聖上卻有此一招。
祝公公上前一數,然後回禀道:“回聖上的話,支持王爺出任兵部尚書一職共有三十七位大人,支持孫統制出任兵部尚書一職的有三十四人。”
獻帝微微點頭,“既然如此,便兵部尚書一職,由宇文海出任!”
褚桓臉都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