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4年之後,國内高考改為了3+2模式,也是國家恢複高考制度以來的一道分水嶺。
“3+2模式”即文科“語數外+曆史、政治”,理科“無數外+物理、化學”。全國統一命題,在此期間文科取消了地理科目,理科取消了生物科目。
這對不少地理或者生物有優勢的考生來說是壓力,也是打擊。
失去了一個可以拿分的優勢科目,不可能不郁悶的。
但感覺到輕松的人還是占大多數。
畢竟,複習内容減少了,時間也就變多了。
不僅如此,1994年的高考不僅改變了模式。教委還下發了文件,水木等全國37所重點院校推行招生并軌改革試點,不再分計劃内招生和計劃外招生。
對所有的考生實行統一的錄取分數和收費标準等等舉措。
這份文件,明确了今後大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對高考招生改革影響深遠。
3+2模式一直沿用到了2002年,才改成了後世習慣的,文科語數外,文綜政史地,理科語數外,理綜物化生。
“你想好了考哪裡的大學嗎?”這是宋大爺最關心的。
宋家的幾個孩子考上的大學都不錯。
最差的也就是宋思慧考的鵬城大學,雖然是新建的,但是在國内也是不錯的大學。
宋纓是家裡最小的,也是最後高考的,宋大爺擔心宋纓會有什麼壓力。
都不等宋纓回答,宋輝就在旁邊挑着眉毛說:“大爺爺你放心,纓纓早就想好了考什麼地方,學什麼專業都想好了。”
“真的啊?那可好!”
宋大爺開心的不行。
在他看來,宋纓是家裡最有出息的,隻要她心底有數了,那保準能行。
“可不是真真兒的!”宋輝在京城上學半年,本來帶點南方口音的普通話也被耳濡目染的帶了一點京片兒口音。
這也全是因為宋輝有一個京城本地的舍友。
打電話的時候宋纓還聽過那個人說話,一串一串的,要不是宋纓上輩子在京城待過一段時間,估計沒幾句能聽清楚的。
“纓纓打算考水木的中文系。”宋詞也點點頭,對宋大爺和宋老漢說:“我把纓纓每次大考的試卷都給了水木大學中文系的教授看,教授又分析了咱們省曆屆的高考分數線和試卷難度。他說纓纓考上水木大學中文系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對啊對啊!我也給我們系輔導員看了,他也是這麼說的。”宋思慧也連連應聲,“隻要纓纓保持平穩的心态,考試的時候沒有出差錯就行。”
“好啊!真是好!”宋大爺滿足的笑着,他膝下無子,盡管沒有辦法享受到親生孩子帶來的天倫之樂,但有這麼多侄孫,他就心滿意足了。
宋家村富裕了,過年的活動自然也豐富起來。
宋纓一家人在老家玩到了大年初五才回去,至于陳家村什麼房子修葺的事情,全然抛在了腦後。
回到家後,宋纓保持着每天和厲見深一個電話,時長一般不超過十分鐘的頻率聯系着。
看着家裡增長的電話費,宋奶奶看着家裡長長的電話單,無奈的對身邊的宋老漢說:“這都快高考了,你說我是乖乖去交電話費,還是先讓家裡停機?”
宋老漢噗嗤笑了出聲,手裡拿着一把大蒲扇動作輕柔的給宋奶奶扇風。
“你舍得?”
且不說上一次二模宋纓的分數再創新高,就說離高考還有多少天?
這個時候突然去插手宋纓和厲見深之間的事情,指不定要鬧出什麼矛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