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導的内容不僅在水木大學引起不小的話題,就連大學之外都有許多人在讨論。
十幾年前,做生意還是投機倒把,令人不齒。
哪怕是到了九十年代。
不少人都眼紅生意人能賺錢,但還是死鴨子嘴硬的說鐵飯碗福利好,沒風險。
然後扭頭再鄙夷商人斤斤計較,掉進了錢眼裡。
這片報導讓不少人都開始好奇商人大老闆這一行。
原來,做生意的不僅僅是暴發戶,還有儒商這麼一說呢?
原來,儒商這麼厲害呢?比讀書人還厲害。他們會做生意還會讀書,可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會做生意的。
随着對儒商的讨論,還有曆史和經濟專業的人開始研究起了華國古代的商幫。
商幫傳達的精神,在曆史上的意義。
作為撰稿人的秦慧茹毫無意外的火了。
在大一的時候就吸引了許多報社的注意。
而作為故事中心人的宋家,更火了。
因為新聞的緣故,宋思禮在外做的好幾個被卡住的項目都開始松動了,就連一直沒有進展的運輸轉快遞的大項目也有了新的進展。
不管是秦慧茹還是宋家人,都高興的不行。
唯獨一個人,氣到在家把飯碗都摔了。
看着一地的白米飯,方母眼底閃過心疼。
他們家現在是今非昔比了。
自從方珍妮的父親丢了工作,隻能靠着從前的一點人脈關系在一家小公司當了一個最普通的職員。
每個月的工資才将将夠每個月的夥食開銷。
當了幾十年家庭主婦的方母都不得不收拾收拾出去接一些保姆的工作。
還不敢找那些薪水高的。
薪水高的人家指不定就有從前方家認識的,或者是得罪過的。
方母沒說話,隻是起身去拿掃把把地面都清掃幹淨。
方珍妮坐在餐桌邊一句話不說,方父也沒吭聲,默認了方母的的動作。
“珍妮,前段時間那個趙主任的媽媽找我了,你真不願意和她兒子再見一面?”方母小心翼翼的問。
趙主任是教育局的,方家從前和趙家就經常打交道。
隻是那個時候方家還能搬出來韓曉雲當靠山,誰讓韓曉雲是他們家的親戚,又是厲家的大兒媳婦呢。
趙主任家就算真的對方珍妮有企圖,也沒那個臉面和底氣去說。
可現在就不一樣了。
方家倒黴就是厲家那位小爺安排的。
韓曉雲那個繼母能做什麼?
不僅什麼都做不了,還隻能眼睜睜的看着方父沒了工作,方母去外面打短工。
所以,趙家也就不客氣了。
聽到方母的話,方父眼皮擡了擡。
“趙東海那個肥頭大耳的樣子,他配嗎?”方珍妮冷哼,聲音滿是傲然,“趙主任家也不過是個教育局的小主任,有什麼好忌憚的?爸,你也别想着能從他那裡走門路找工作,姓趙的有那個膽子去反厲見深的主意?”
這話不僅不客氣,還帶着刻薄的現實。
是厲見深不讓他們家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