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青山鎮就巴掌大的地方,有任何新聞消息縱不至于像信息時代傳播得那麼快,隻能口口相傳。
卻也足夠顧笙漸漸揚名整個青山鎮了。
畢竟羅大夫那兒人流量不算小,羅大夫還總是“趙娘子如何如何”。
顧笙治過病接過生的人家也一直在增加,尤其還有裡長家這個“活廣告”,一傳十十傳百百再傳千,請顧笙去治病的人家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不過那些人家主要還是請顧笙去接生。
用羅大夫的話來說,就是:“都不富裕,不到生死關頭了,有幾個舍得花錢治病的?十個裡也沒有一個。但生孩子不一樣,那是添丁進口,是喜事,再摳兒的人家,十個裡也總有三四個舍得花這個錢,可不得來請趙娘子的,都是接生的了?”
顧笙一想也是,隻得暫時做起了青山鎮的産科大夫。
待接生的次數多了後,還做了兩次剖腹産手術,且喜都大小平安。
隻是她暫時沒找到适合的麻醉藥,——所謂“麻沸散”,不過是野史傳說而已,根本就不存在。
光靠羅大夫說的紮内關、合谷、雲門三穴針灸止痛,也根本沒用。
她隻能一邊做手術,一邊以異能為産婦暫時緩解疼痛,于産婦倒是好事,于她自己損耗就大了,兩次都是兩三天了才緩過來,肯定不是長法兒,還是得盡快找到合用的麻醉藥才是。
顧笙忙于全鎮各處的給人接生時,趙秀都跟着一起的,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與收獲,人也越來越麻利、與顧笙配合越來越默契。
最近兩次,還由顧笙在一旁看着,親自上手給産婦接了生,都是大小平安。
日子可謂過得又忙碌,又充實。
姑嫂倆忙着時,趙晟與柳芸香也沒閑着,一個每日都在刻苦的念書寫文章鍛煉身體,勞逸結合;一個則忙着打理自家蓋新房的一應瑣事。
雖然都很累,但想着以後家裡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卻都充滿了幹勁兒,再累心裡也是熱乎的。
母子四人忙并快樂着,将他們都越來越好看在眼裡的某些人,卻是恨得牙都要碎了。
譬如張招娣。
再譬如,田産婆。
眼見已進了臘月,馬上就要過年了,這日張招娣便提了兩條臘肉,回她娘家去,既為探望娘家父母,也為散心。
每日待在趙家村除了生氣還是生氣,她簡直恨死那村裡所有人了!
可惜她娘家母親見了她也沒好話,“就沒見過你們這麼沒用的,該自己的田地都守不住,你可有兩個兒子,後邊兒也肯定還要生的,拿什麼來養活?将來又怎麼辦?我告訴你,别指望我們和你兄弟們,我們自家日子都不好過了!”
說得張招娣十分的氣苦。
之前鬧分家時,她回來讓她爹和兄弟去給他們撐腰幫忙,她爹怎麼說的,“那是你們趙家的家務事,我們外姓人怎麼好管的?”
實在卻不過她,去了一趟,也隻是走了個過場,讓趙鐵生說了幾句,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