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小太子舌戰群儒
感受著眾大臣退避三舍的衝動,還有幾個隱隱有一些想要換一個太子的想法,小太子很是滿意。
就是這樣。
父皇不努力,不做人,明明不喜歡他,卻還想用他這個嫡子穩固朝堂的,讓他做這個明面上的靶子。
皇兄們不給力,明明一個個都那麼優秀,都有濟世之才,卻沒有一個願意承擔太子的榮耀與責任。
小侄子還沒有影子,也不知道他離開這兩個多月,父皇有沒有好好努力,等下朝之後看看皇祖母,打探一下後宮有沒有喜訊。
不過,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父皇身上,畢竟,父皇年紀大了。
還是這群大臣能成事的幾率更大,都說人多力量大,這滿朝文物,世家出身佔據絕大多數,寒門出身也有一部分,隻是氣候不顯。
假如他們聯合起來,想逼著皇上換一個太子,努努力,也是非常又想希望的。
小太子擺脫太子之位的新策略,一,等待小侄子們的出生;二,多多折騰這些大臣,最好讓他們產生畏懼,逼得他們主動為廢太子而努力。
雙管齊下!
肯定會有好消息!
小太子背在身後的一手握拳,給自己加油打氣。
確定了策略之後,小太子覺得自己可以再努力展示一下自己的不好惹。
「呂大人,孤聽聞,孤賑災期間,呂大人彈劾孤的摺子差不多都能堆滿父皇龍案了,來,說說看,你對孤都有何不滿,孤聽著。」
呂良嘴角一抽,太子殿下到底什麼毛病?
你能做做太子應該做的事情嗎?
沒事總盯著他這個禦史做什麼?
還不等呂良腹誹完,就聽小太子脾氣很好的看向其他大臣,「諸位大人也一樣。」
「孤雖遠在江南,一邊要救治身患疫病的百姓,一邊要操心幾萬百姓的吃飯問題,還要提防紅蓮教趁亂搞事,又要和世家豪商盡心周旋,這好不容易把江南水患治理完,又急忙奔赴山東,這一路又是山匪,又是暗殺,幾次深受重傷,在閻王殿徘徊,好不容易撿回了一條命——」
小太子做了一個深呼吸,繼續說道,「但是,諸位大臣如若對孤此行有何不滿,都可以提出來。」
金鑾殿上又是一片安靜,這回即便是站在頭位的幾個文武大臣之首,也有些掩蓋不住想罵人的衝動了。
你都這麼說了,他們這些大臣還敢說什麼?
太子賑災如此辛苦,又遭遇刺殺,歷經生死,差點喪命,現在差事兒已經完成,他們誰還敢說什麼?
他們又能說些什麼?
他們不要命了嗎?
金鑾殿上的大臣們一個個像是吞了蒼蠅似的,那種有話說不出的感覺,實在是太憋屈了。
誰知道,偏偏這個時候,小太子又說,「諸位不是對孤所行,頗有微詞嗎?」
「父皇整日忙於政務,諸位還要寫一些彈劾孤的摺子給父皇增加工作量。孤勸諸位,以後這樣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好,孤更喜歡當面對質。」
小太子微笑,「來吧,孤聽著,諸位大人不是很會寫摺子嗎?」
之前彈劾太子所作所為的一些個大臣,一個個低著頭,不敢和太子對視。
這位戰鬥力太強,而且還是那種不按常理出牌的,連呂良這樣能言善辯的人都敗在了他的嘴下,他們這些人,還是算了吧。
怎麼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小太子皺眉,是他對這些大臣太過寄予厚望了嗎?
他們這麼沒用嗎?
小太子決定還是逼上一逼,官員的潛力是無限的,隻要肯逼上一逼,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思及此處,小太子微笑,「諸位大人之前寫摺子不是寫的很暢快嗎?怎麼現在讓你們開口,你們卻又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呢?」
「既是如此,那想必諸位對孤此次的賑災之行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意見。」
「諸位大臣應是非常理解孤當初身無分文,也還要賑災的惡劣環境,為了百姓不被餓死,病死,孤採取的一些個特殊手段,大家應該也都能夠理解,更是能夠感同身受。」
小太子環視眾人,「如果諸位大臣現在不說,那以後也就沒有不要再把這些事情揪出來議論,更不要偷偷摸摸往父皇岸上遞摺子,太馬後炮!」
眾人一聽,有些大臣坐不住了,尤其是一直上奏彈劾太子的呂良。
他英勇無畏的上前一步,他聲音微揚,鏗鏘有力,「太子殿下,即便是為了賑災,殿下也不該勾結紅蓮教,搶奪世家糧倉,對世家燒殺搶掠。世家之人,也是我大梁百姓!」
小太子收起笑容,轉身和呂良迎面而立,提到四大世家,他心中的怒意就忍不住冒了出來,瞬間,周遭之人就感覺到了強大的威懾力。
而正對面的呂良,他感受到的那令人窒息的壓迫感,更是旁人的數倍之多。
「呂大人這個帽子扣得可真大!說孤勾結紅蓮教,大人有證據嗎?如果有,孤可以當面對質。父皇在上,文武百官在列,如果證明孤確實勾結紅蓮教,孤自請廢除太子之位!」
滿朝文武,慌亂頓起。
這可是大事!
這個呂良還真有幾把刷子,竟然能夠逼得太子做出這樣的承諾,這要是真的有鐵證,大梁可就要變天了!
可惜,呂良是個禦史,是個言官,他有著所有言官都有的毛病。
證據自然是沒有的,就是聽到了很多風聲,和諸多猜測而已。
呂良言辭依舊犀利,站在太子對面,迎上他審視的光芒,依舊不卑不亢。
「空穴怎麼能來風?關於殿下勾結紅蓮教一事已經在民間傳遍,更有文人作文抨擊此事,殿下如果真的沒有做過,又怎麼可能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
小太子笑了,他一步一步朝著呂良走去,「孤聽聞呂大人上旬休沐,置換了一座四進的大宅院,還在京郊購置了莊子。」
「有人曾見過江南四大世家的領頭羊楊家人,和呂大人相談甚歡,並且,還送了大人三大箱子的金銀珠寶。」
「看來,呂大人在朝中如此針對孤,應是受了楊家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