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就退婚,白蓮花前妻跳腳了

第1354章 該花錢就得花

  

  李嵐從養和醫院回家坐月子。

  周春明全程陪同著。

  雖然待在淺水灣的家中,但是他也通過各種通訊手段,持續不斷的關注著自己的生意。

  高槓桿做空盧布,已經有了第一筆收入。

  安進位葯等幾家生物科技股,股票正在緩慢上漲當中。

  米國運通的股票,目前也已經買入了六百萬股,仍舊在持續買入當中。

  長江實業的股價也在漲。

  新鴻基實業的股價漲得更兇。

  周春明前期買入的大量美股,漲勢也非常喜人。

  除此之外,周朝旺也經常打電話過來,跟他商量環球金融中心的設計問題。

  想要建一棟在全世界排名前十,兼具辦公、商業、酒店和觀光於一體的超級摩天大樓,不是那麼簡單的。

  要考慮的因素還非常多。

  就目前來講,國內的建築設計單位缺乏相關的經驗,資質明顯不足,任務交給他們肯定不能放心。

  所以隻能組建一個由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自不同公司的國際設計團隊。

  在周春明的提議下,周朝旺他們聯繫了漂亮國這邊的KPF建築事務所,櫻花國的森大廈株式會社,還有賴思理羅伯遜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等業內知名公司,進行建築設計和結構設計。

  周春明前世的時候,不止一次去過環球金融中心,他對這棟建築傑作,還是比較欣賞的,所以並不想改變什麼。

  隻要融入華國文化元素,以「天人合一」為核心設計主題,再採用鋼材和玻璃結合的現代簡約風格,也就差不多了。

  周春明倒是相信,這個設計團隊完全可以拿出符合他要求的圖紙。

  該花錢就得花,不能摳摳搜搜的。

  反正他大概記得,這棟大廈的結構比較複雜,不僅採用了三重抗側力體系,還在90層的地方,使用了兩台分別重達150噸的風阻尼器,以減少遭遇狂風襲擊時大廈的搖晃程度,確保舒適性。而且,在打地基的時候,使用到的鋼管樁數量,是金茂大廈那邊的好幾倍。

  還有,由於大廈的高度驚人,給施工作業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手腳架搭到雲端上面也不現實,所以解決方案得是超高混凝土泵送,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等等。

  這些過於專業的東西,普通人根本想都想不出來,所以隔行如隔山,不是開玩笑的。

  最關鍵的在於整棟大廈的高度,為了確保環球金融中心在國際摩天大樓的排名,必須比寶島那邊的101大廈更高,所以高度得接近500米。

  當然,周春明也並不強求,施工方必須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之前完工。

  在千禧年前後可以投入使用,也就差不多了。

  這也能稍稍減輕施工單位的壓力。

  不知不覺中。

  月餘時間過去。

  周春明和李嵐替二兒子擺了滿月酒,僅僅隻請了一些親戚朋友,酒席也隻擺了五桌之數,並不算大張旗鼓。

  臨近九月份。

  周春明終於返回嶺南。

  公司裡面,有著不少事務要解決。

  在省城住了一個禮拜,他又回到新圩鎮。

  這邊有三個需要他關注的項目。

  一是「金泉」保健酒廠,二是橋頭村的「有機生態農莊」,三是楊店峰負責的多個養蠍基地。

  「金泉」保健酒目前已經完成註冊,場地也已經挑選好了,正在進行前期的裝修,以及員工的招聘。

  根據宋錦泉介紹,廠子暫時隻招兩百人,然後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擴大規模。

  估計真正投產的時候,恐怕已經是冬季。

  經過一番討論商量,他們決定先主推「全蠍保健酒」、「蟲草酒」和「枸杞紅參酒」,其餘的品類先不著急,還是要集中資源和精力,在保健酒市場上打開一個突破口。

  在酒廠參觀了一陣子,周春明跟李金聯和宋錦泉他們吃了一頓飯,然後又去跟老楊匯合。

  養蠍基地這邊,已經完全建成,並且投入使用的,已經超過了15個,距離周春明設立的目標並不遙遠。

  每個基地佔地50畝,選址都是經過再三考量的,就是為了杜絕洪澇災害等不可抗力,否則的話,辛苦一年養個幾千公斤的蠍子,被大水一衝,損失就太驚人了。簡單的講,就是要乾燥、通風和避光。

  養蠍基地聘請的,幾乎都是家住附近的鄉親,事先都必須經過專業培訓,並且經過周大榜出題考試,完全合格了才能上崗。

  想把蠍子養好,不是那麼容易的。

  大棚內必須保持28度以上的溫度,否則它們就會生長緩慢,溫度低於7攝氏度的時候,就會完全停止活動。

  而且,大棚內的濕度,也要保持在60%~80%之間,濕度過高容易引發蠍子疾病,濕度過低則容易令它們脫水。

  所以,想賺這個錢,就要經常關注蠍子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再做好飼料管理和疾病防治。

  蠍子的繁殖能力雖然強,但是幼蠍能否順利成長,其成活率受環境影響很大。

  跟楊店峰和周大榜見面,並且深入的聊了聊,周春明了解到了更多的狀況。

  就當下來講,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蠍子也上了餐桌,在南粵這邊有用蠍子煲靚湯的,在北方則是油炸蠍子。

  倒是老楊之前提出的,用電流脈衝刺激蠍子取蠍毒,這個需要採購專業的設備,而且要等到蠍子上市之前才能操作。

  直到傍晚時分。

  周春明才來到了橋頭村。

  他來的時候,走的是水泥路,正是前段時間剛剛鋪設好的。

  村裡修水泥路並不那麼複雜,又不是修高速公路,隻要錢到位,進度相當快的。

  村口也已經掛起了「橋頭村有機生態農莊」的字樣,周建強跟何水柱帶著一幫人,早就等在村外路邊了。

  根據他們的介紹,有機生態農莊的雛形已經搭建完畢,在村裡劃出了不同的專屬區域,並且由專人負責。

  有機糧食和蔬菜瓜果,以及肉蛋奶製品之類的標準,也不斷的向村民們進行普及和培訓,超過160人成為了農莊的僱員。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