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章 成立合資公司,賣紅牛功能飲料
傍晚,周春明又見到了鍾神秀。
並且跟馮應彬一起,三人共進晚餐。
鍾神秀講述了最近這段時間的工作進展。
已經跟幾名亞運健兒接觸過,簽署了功能飲料的代言合同,代言廣告隨時可以開拍。
同時,還跟灣灣的藝人兼賽車手志穎取得了聯繫,對方也同意代言「鼎盛」的功能飲料。
公司口碑好,不差錢,代言費給得豐厚,談什麼都很順利。
「對了,天絲的許老闆已經啟程前往華國,可能明天就會抵達京都。」鍾神秀說道。
「嗯!小馳跟我說過了,也安排好了見面的地方。」周春明點了點頭。
「希望談得順利,取得對咱們長期有利的授權。」鍾神秀一臉期待。
「淡定一點,到時候再說吧。」周春明神色平靜。
雖然跟天絲集團的談判,是「鼎盛」的一個大項目,可是他完全不擔心。
哪怕談崩了也沒什麼。
隻要提前布局,自家的功能飲料甚至可以先入為主,霸佔整個華國的市場,商業運作差不多就是那麼回事。
產品給力,廣告轟炸,廣告詞深入人心,而且銷售渠道廣,在全國都能輕易買得到,這就容易把業績做大做強。
馮應彬則是一臉羨慕:「春明,我真是羨慕你,哪來的那麼多賺錢點子,而且每做一樣都大賺。」
「天啊,有時候我都懷疑你是財神爺轉世。」
「沒有的事,」周春明呵呵一笑,「做生意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風險大得很,我每天也是如履薄冰。」
「行吧,你就使勁謙虛,」馮應彬搖了搖頭,「反正我不管,下個禮拜我就出國,帶著老婆孩子,盡情的玩。」
周春明笑而不語。
馮應彬一家子出國考察,花點錢就花唄,反正回來以後,把博物館搞好,不出岔子就行。
這些大師畫作,那可是金貴得很。
次日。
周春明在皇城根下,四合院的家中,見到了天絲集團的許老闆。這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漢,但是精神相當不錯。
由於雙方從小都是貧苦出身,通過不懈的努力,逐漸成為了成功的商人。所以,周春明跟這位老漢聊得挺不錯。
對方出生在一個旅居暹羅的華人家庭,從小養鴨和賣水果,家境非常貧困。成年之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公交車售票員。直到四十歲那年,完成了原始積累的許老漢,才在曼谷郊區,建立了一家醫藥工廠。
又過了十年左右,許老漢為了開拓市場,研發出一款「滋補性飲料」,就是為了供應那些卡車司機和熬夜上班的藍領工人,給他們提神醒腦,這款飲料被命名為紅牛。
紅牛推出之後,由於效果好,迅速火了起來,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流行了起來。
所以,在大約十年前,也就是1984年,紅牛集團正式成立了。
對於這些東西,周春明並不是太清楚,也是聽對面這位親口講述的。他隻是知道,前世的時候,天絲跟華彬集團的爭端,也曉得賣這玩意能掙不少錢。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周老闆的提議,咱們成立合資公司,推出適應華國標準的紅牛功能飲料。」許老漢說道,「鄙公司授權合資公司『紅牛』商標使用權,年限是20年,也就是截止2014年為止。」
「超過了授權期限,咱們雙方再視合作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合作。」
「實不相瞞,許某之所以願意跟周老闆合作,就是敬仰周老闆的為人,發達富貴不忘造福家鄉父老,捐了不少錢,隻為發展家鄉的經濟,甚至給家鄉建大學培養人才,許某佩服!」
「過獎了!那就一言為定!」周春明果斷的說道。
他並沒有要求,把授權期限延長到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
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終究他還是希望,自家品牌的功能飲料,可以跟紅牛和某鵬特飲這些友商共同瓜分市場。
並且,賺錢的產品還有很多,比如說純凈水、山泉水、果汁飲料、冰紅茶這些,也都正在開發當中,實在沒有必要糾結太多。
生意談妥了之後,周春明親自下廚,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雙方破例喝了些酒以示慶祝。
整個談判的過程,鍾神秀都在旁邊看著。這種場面,她基本上插不了嘴,隻能老老實實聽著。
由於對方的產品已經很成熟,而且在國際上也頗有知名度,所以打開華國內地市場並不難,按照流程走就差不多了。
至於老闆為什麼不爭取更長時間的品牌授權,鍾神秀也有自己的理解。
不管怎麼說,合資都是要跟人家分錢的,遠不如做自家的產品。
就當下而言,行業裡面做得比較好的當屬娃哈哈。三年之前,娃哈哈兼并了杭州罐頭食品廠,開始從小變大,步入規模經營的軌道。當時,該公司年營收四個億,利潤七千萬。
現在的娃哈哈,已經在涪陵開公司,開啟了「西進北上」的全國布局戰略。
平時鐘神秀也在研究這些友商,看看對方是如何運營的。
另外,根據周春明判斷,今年娃哈哈將會整合全國經銷商資源,採取一種「聯銷體」的模式,建立遍及全國的銷售渠道,從而實現業績起飛。
所以,鍾神秀也在參考對方的先進經驗,打算從模仿到超越。跟紅牛合資開公司,並不是她關注的全部。
許老漢在京都滯留了兩三天,好好的玩了玩,盡興之後才返航。
這個時候,周春明也回到了嶺南。
他沒有在省城停留,而是直接回到了老家東寮村。
跟之前的狀況又有所不同,河邊那棟五層高的新房裡面,傢具已經購置齊全,正在進行通風透氣。
周春明在家裡看了看,感覺還是挺滿意的。屆時,全家回來過節,也有合適的落腳點了。
否則的話,以原先的那點房間,還真是完全不夠住。
他回鄉的消息,立即傳得飛快,不少人都聞訊趕來。
來得比較快的,還要屬周建華,這位不僅住得比較近,也是創業基金的負責人。
看到這位年輕人,周春明就曉得對方的來意,估計是要詢問,第二期創業基金的規模,以及何時發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