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一日頂一月!高速發展期
第二天晚上六點多,各國代表紛紛給予陳騰答覆。
其中羅斯特給出的答覆,是願意與騰達進行合作,一同研究可控核聚變。
毛熊國、大嚶給出的答覆,同樣是答應與騰達合作。
其實在回去仔細地討論一番之後,他們也發現了陳騰的條件隻是看上去苛刻。
實際上,並沒有那麼苛刻。
銷毀核武器也好,共同研究也好,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他們也想要掌控核聚變的力量。
當然,陳騰也沒有好心到單方面幫助的地步。
事實上現在騰達掌握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還沒有達到讓人追趕不及的地步。
恰恰相反,騰達在可控核聚變這一塊可能還是落後。
原因就在於路線之上。
國際主流的可控核聚變途徑是氘氚聚變,之前華國也在研究氘氚聚變。
因為藍星上的氦3數量實在是太少。
即便成功,也無法實現真正的商業化。
用不了多久,就用光了。
這就導緻大家在氘氦3聚變的研究上,基本上停留在理論階段。
畢竟想要實踐,也搞不到太多的氦3。
隻有騰達努力地研究氘氦3聚變,成功地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但這並不代表從此以後騰達就可以高枕無憂。
月球上的氦3,是有限的。
從現在藍星的能耗來計算,氦3還可以用數千年甚至上萬年。
看似很多,但是有了可控核聚變之後能耗肯定也會跟著上升。
就像人類剛剛步入電氣時代的時候。
要是按照那個時候的能源消耗進行計算,地球上的石油煤炭恐怕可以用上幾億年。
有了可控核聚變之後,各種各樣能耗更多的項目可能也會出現。
比如說騰達準備在月球上建立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面對這樣的情況,陳騰認為有未雨綢繆的必要。
所以在氘氦3的可控核聚變成功之後,騰達公司對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轉向了另外兩個方向。
第一個,是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
第二個,就是氘氚聚變。
可在氘氚聚變的技術上,騰達還有一大堆的問題沒有解決。
比如說氚滯留的問題。
這就是騰達需要其他國家科學家們幫忙一起研究的問題了。
總之,這並非是騰達對於他們的單方面壓榨,卻也不是他們的單方面幫助。
更像是一種騰達吃肉他們喝湯的合作模式。
「既然他們同意了,就按照原定的計劃實施,讓他們彙報名單,安排人來我們騰達這邊。」陳騰對自己的助理下工作任務。
……
接下來的幾天裡,月球上迎來了一個高速的發展期。
原本月球上的電力是非常緊缺。
在藍星上發電量最多的火電,在月球上卻發不了那麼多。
因為月球上沒有石油煤炭,想要火力發電根本不現實。
如果從藍星上拉過去,成本大的連騰達都承受不了。
風力發電也派不上用場。
因為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也沒有風。
能在月球上穩定發電的,隻有太陽能發電。
隻是這個發電方式也有缺陷。
那就是發電總量依舊太少。
沒有電,那在月球上的很多工作都需要用人力來完成。
之前月球在生產力上,倒是很接近剛剛進入電氣時代的時候。
直到現在掌控了核聚變,生產力直接向上跨越了好幾個檔次。
現在月球上的每一天,都相當於之前的每個月。
甚至於還要更快一些。
一家家工廠在月球之上拔地而起。
之前的月球,還需要藍星時不時地運輸資源與機器來進行發展。
但是現在不需要了。
化工廠、機械設備製造廠、裝配廠、加工廠……
各種各樣的工廠出現在了月球之上。
他們以核聚變堆為中心,環繞著臨時月球基地組建了一個巨大的工業園區。
如果現在有人以上帝視角觀察月球的發展。
就會發現月球的發展和藍星的工業時代實在是太像了。
一座座工廠打造著各種各樣的工業品,不斷地向上攀著科技樹。
區別在於現在月球有藍星走過的老路,發展的速度極為迅速。
不僅如此,騰達在月球上發展的時候也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的問題。
並沒有像是藍星工業時代那樣破壞月球上的環境。
短短幾天的時間,月球的發展就抵得過過去大半年的發展。
不過想要讓月球來反哺藍星,還是需要一段的時間。
這段時間也不會太久。
因為騰達在月球之上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已經開始了建造。
在藍星上,騰達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受限於能源,處理問題的能力還不是很強。
在一些高精尖領域,隻能執行一些輔助工作。
但是在月球上,沒有什麼能夠限制工智能計算中心的發展。
充足的電力供應給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同時,生產光刻機與生產晶元的工廠,也在月球上建立。
整個月球的發展,一片欣欣向榮。
而藍星之上的騰達公司,同樣十分繁忙。
因為現在已經到了年底。
年底,意味著藍星科學技術獎即將要頒獎了。
相比起上一次的藍星科學技術獎,這一次的藍星科學技術獎已經不需要騰達是大費周章地宣傳了。
藍星科學技術獎的知名度,在上一次已經被打開了。
許多人紛紛猜測這一次藍星科學技術獎的得主,主動地討論這個東西。
這就相當於是在變相地為藍星科學技術獎做宣傳。
相較之下,十月份的諾獎反倒是沒什麼人在討論。
在知名度上,諾獎的知名度悄然降低。
這正是陳騰想要看到的。
根據騰達對互聯網熱度的觀測。
現在的諾獎在熱度上,已經比不上藍星科學技術獎了。
同時在權威性的方面,也有人表示看諾獎沒什麼意思。
很多人覺得,諾獎的含金量不如藍星科學技術獎。
看的出來,網友們的思想在悄然之間發生改變。
畢竟現在的騰達,可是開發出了可控核聚變的騰達。
現在的騰達就是全球科技最發達的公司。
那麼按照樸素一點的思想來想,全球科技最發達的公司評選出來的獎項肯定也是最權威的獎項。
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這個推論並不是非常合理。
可大眾的的確是這麼想的。
在網友們想法的改變之下,藍星科學技術獎也開始了頒獎。